9-11-2011, MST 2:00 pm, CU音乐学院的Grusin Hall,911纪念音乐会正在进行。
Event Description
This concert is in tribute to those we lost at the 9/11 disaster ten years ago. Faculty from all areas of the College will join together to celebrate life. A special performance will end the concert that is sure to inspire everyone who attends.
Bach – Concerto in D Minor, BWV 1052
Steven Bruns – Ravensbrück Prayer
Shostakovich – Sonata for Viola and Piano, Op. 147
Jeffrey Nytch – Epilogue
Richard Pearson Thomas – Race for the Sky
Larry Grossman – “Just One Person” fromSnoopy! The Musical
Performers include Hsing-ay Hsu, piano; Patrick Mason, baritone; Steven Bruns, piano; Geraldine Walther, viola; Margaret McDonald, piano; Julie Simson, mezzo-soprano; Lina Bahn, violin; Alexandra Nguyen, piano; and others.
Hsing-ay Hsu演奏的第一首巴赫基本上就是她不久之后一场演出的预演。选取了第二乐章,慢板,重复音,增四度跳进,模糊调性,这几样就决定了这个乐章的凝重的气质,非常适合音乐会主题。
第二首是声乐作品,我没啥感觉,不做评论。
第三首我认为是音乐会的亮点,这是老肖去世之前刚刚完成的作品,演奏的是最后一乐章。人在临死的病痛中表现的反而很平静,并不会哭天抢地的抒发痛苦。中提琴的特性发挥的很好,整体让人非常淡定。
Epilogue这个作品我不欣赏,感觉属于那种谁都会写的,三段体,慢-快-慢,几把弦乐轮流作沉思状。
Race for the sky是一部感天动地的作品,选取了几首煽情文学作品作为歌词,加上钢琴和小提琴的伴奏,让现场出现了鼻涕声。但是我一直徘徊在被感动和被其手法恶心之间,确实,这似乎属于那种用比较贱的手法赚眼泪的作品。
最后一首是童声合唱,各种肤色的4-6年级小学生在一起,挺可爱的。
总之,一场没有政治色彩的纪念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,正如description所说,我们在一起庆祝生活,而不是无休止的怀念并沉浸在伤痛之中。Race for the sky中最后一首就是Don’t look for me anymore. 当然,这对于遭遇灾难的家庭来说,说的容易做起来难。但这确实是一个强者应有的姿态,跟这个强大的集体相称。
纽约爱乐那边的音乐会就只有一部巨大的作品,马勒第二“复活”。正值今年马勒逝世100周年,这个曲目的选择也是让人惊叹。
需要吐槽的是description最后一句没做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今晚的音乐会则是我写这篇日志的主要原因。在音乐会开始前20分钟踢球扭伤脚踝并且没吃晚饭的情况下,最后的决定让我饿而无憾。
Event Description
“Music Inspired by Children”
Allan McMurray, conductor
Matthew Roeder, conductor
Ingrid Larragoity, guest conductor
Jeffrey Lehman, guest conductor
Joel Puckett, guest composer
Christina Jennings, flute
Wind Symphony:
Eugene Bozza – Children’s Overture
Joel Puckett – The Shadow of Sirius
David Maslanka – A Child’s Garden of Dreams
Symphonic Band:
Percy Grainger / arr. Larry Daehn – I’m Seventeen Come Sunday
Joel Puckett – Avelynn¹s Lullaby
David Delle Cese / ed. John Bourgeois –Inglesina (The Little English Girl)
Frank Ticheli – Angels in the Architecture
Henry Fillmore / ed. Schissel – Circus Bee
这场音乐会主题是跟孩子有关,也许是这个标题吸引来了更多的年轻人,而音乐会曲目则主要是现代风格的。所以我觉得美国人或多或少都了解现在的“古典作曲家”们在干些什么,至少一般不会认为贝多芬这样的人是过去的流行歌手。在这里接触新作品的机会是相当多的,当然这种公共演出的新作品基本上也是美国派,那种融合后现代和后浪漫的作品,理论上没有欧洲那拨人高级和细致。主要是配器新颖,打击乐尤其丰富,调性神马的都还是有一点的。
第一首很通俗,就是个fanfare.
第二首是首长笛协奏曲,非常棒。作曲家本人到现场解说,是他失去一个孩子后所作的。特别的是有六支长笛被安排在二层的观众席上,一边三支。在某些段落轮番演奏,构筑一个特殊的音场。
第三首是五个乐章组成的套曲,描述五个梦。每首都是色彩丰富,眼花缭乱。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。
下半场由Symphonic Band交接,可依然是个管乐团+打击乐。反正我就注意了那五把Tuba.
上半场出现的作曲家Joel Puckett再次带来一部很不错的作品,这首是得到孩子之后写的,lullaby嘛~
Ticholi的Angels in the Architecture也是部很好的作品。有个女高音站在二层,在引子和结尾处传来遥远的歌声。乐曲由两个个性相反的动机组成,张弛有度。
另外三首都是新年音乐会类型的进行曲。总得来说,下半场的音乐略微通俗形象一点。
最后需要狂赞的是,有chocolate cookies在剧院门厅里等着我!!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