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20分钟,睡前写点东西吧。
其实大卞提到的有个概念我觉得还有很有价值的,可惜他不系统的去阐述和讨论,可见也是不理性之人,所以也做不成好的艺术家。
什么概念呢?纯音乐。可他只承认纯音乐,这是他自己的观点,我当然不同意。这个概念本身确实值得探究。他批判谭盾和凯奇不演奏音乐而在台上乱搞,这很容易跟所有的戏剧作品联系起来。几百年下来的歌剧,表演始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记不得那个著名的音乐家说过“声乐不是纯音乐”,这是正确的。因为无论表演、布景还是台词都会影响音乐被感知的过程。这点大卞根本不能自圆其说,难道你不承认歌剧?但无论如何,歌剧这类作品确实应当跟“纯音乐”区分对待,我坚持这一观点。而后来的所谓多媒体音乐,包括Stockhausen把观众的七情六欲都作为演出的一部分,这应该是戏剧音乐的一个拓展,所以没有任何矛盾和难以接受的问题。
剩下的大卞不过就是一坨保守的音乐理念,这个我无意去讨论。说说谭盾。
其实谭盾也就是得益于两点,早出国的中国人+凯奇的影响,这特殊背景使得他在美国很受欢迎,但也仅仅是在美国了。因为凯奇这种人的灵魂依然在当今美国游荡着,虽然没有直传子弟,但是影响非常微妙。似乎大家不是很推崇,却怀着一点点敬意吸取着他个别的一些想法。正如西方对待东方文化一般。而我相信谭盾也只有早期的一些作品还有点意思,后来就完全美国化了,而美国当今的作曲届真的无力吐槽,在此无意冒犯在美国学作曲的童鞋,但是我觉得你们应该更明白自己的处境。也许不乏人才,但是政策方面真的不给力,还不如北方邻居加拿大。谭盾那么傲慢的离去,说明此人已经无法再用心创作了。至于Gagiev给他的那个电话,Ken Smith真是展现了西方人的直脑筋,中国人总是擅长挖connotation的了。
观众发言很少有说到问题点子上的。
末了,map一下当代音乐,个人意见:
前苏联地区:普通音乐
北欧&意大利&法国:文艺音乐,而且充分发挥CAD这种高端技术
美国(英国):不想用那个词,但是extremely consertive audience+self-fundraising这种体制下的东西,跟中国经济倒有点像
德奥(包括荷兰):经典的先锋,“一直被模仿,从未被超越”
日本:民族音乐,当代融合最棒的群体,有如巴托克之于匈牙利
中国:原生态音乐,似乎跟美国越走越近,不三不四。